2024工业节能市场展望


 



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们立足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构建起了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措施有力、衔接有序的“双碳”“1+N”政策体系。
 
2023年12月29日,我国正式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气候变化第四次国家信息通报》,这是自2019年6月以来的第一次信息通报,通报整体展示了我们在全球气候治理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气候变化第四次国家信息通报》国情页面
 
 
通报中着重强调了在工业领域我们的减碳目标以及实现路径,核心提炼出来就是在2021年至2025年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增加新型节能电机的比例大于70%以及电力占最终工业能源消耗的30%。
 
工业领域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其工业燃烧、工业流程和工业排废造成的,特别是钢铁、水泥等重工业,贡献了工业领域50%以上的碳排放量。

 
各地区有关 2025 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目标要求
 
工业领域节能减碳任重而道远,回首国内工业节能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四十余年风雨历程,作为后备我们必须要懂得当前的幸福是建立在前辈们的付出之上的,这幸福来之确实不易。
 
纵观2024年工业节能服务市场,从全球来看,通过专业分析机构在结合了全球工业节能服务市场的历史数据和2024-2028年全球国家发展规划后大胆预测,预计到2028年,该市场将以4.47%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这无疑还是具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的。
 

2018-2028全球工业节能服务市场预测
 
虽然行业整体增长预期非常不错,但对我们挑战也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在市场竞争这方面。

有数据统计表明到2019年,亚太地区工业节能服务行业所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0.12%,其中仅中国就占到了52.98%。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南美以及中东和非洲地区所占市场份额分别为1.38%、1.96%,所以整体来看到2028年南美地区是工业节能市场增长的热点。
 
任何数据都讲一个增长率和增长量,这和一个地区的工业化水平以及全球定位都是有很大关系的,至少在当前我们依旧是“世界工厂”,大概率在2024年国内工业节能服务的市场增长率会有所下降,但是增长量应该还是会增加的。
 
国内工业节能市场起步晚、市场化程度等多种因素造就了红海厮杀,相信在2024年,又会有很大一批企业倒下。寄希望于未来不如活在当下,做好想做又能做的事,积极应对市场挑战,在这一轮血洗中向阳而生。
 
 



 
向阳而生的勇气需要多方面的付出加上敏锐的商业嗅觉去支撑。
 
聚焦国内工业节能市场,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中,明确提到要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新兴产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强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
这显示了全国对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视和支持。在此过程中对动能进行拆解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这个市场。
 
首先是当下的企业日益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友好型能源的使用,不仅是为了应对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也是为了提升自身品牌形象和吸引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消费者。这种趋势对于工业节能服务市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随着技术的发展,工业场景中节能系统的利用率不断提高,从而降低了能源消耗和排放,为市场创造了积极的前景。相信在2024,肯定有更多的工具和策略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节能降本的目标。新技术和新服务的一言不仅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还能帮助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去。
 
国内在能源安全、空气污染和脱碳方面的法规也在推动市场的增长。这些法规要求企业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从而促进了对节能服务的需求。此外,政府主导成立的咨询、审计和监察等机构服务的落地以及对高耗能产业企业的特别关注,都进一步推动了工业节能的市场发展。
 
可再生能源在整体能源消费结构占比的大幅增加也是市场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传统化石燃料资源的枯竭和环境问题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转向清洁可再生能源。这不仅有助于减少碳排放,还能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安全性。随着产业成熟度的提升,当前国内可再生能源的生产成本甚至能够低于传统能源了。

 2020-2070年中国现有重工业基础设施的排放量与新周期
 
 
除此之外,能源行业的不断扩大、政府对能源审计和能效标准的加强、低碳进程的加快、工业化和数字化的普及以及产业技术革命等因素,都在为节能服务市场提供积极的推动力。从这些趋势可以看出国内工业节能服务市场在未来几年内依旧能够保持增长态势。
 

2023年国内工业碳排放结构区域图
 
 
市场带动的不仅仅是其业务本身,对于围绕业务衍生的其他产业也会有很强的辐射作用。当前工业节能服务市场的竞争可谓是百家争鸣,充分的市场竞争自然也会自然形成服务模式的差异化,围绕服务模式产生的多边利益相关方和金融纽带自然也会得到快速发展。
 
总的来说,2024年中国工业节能服务市场的发展前景和潜力还是非常巨大的。随着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创新和政策支持的推动,相信在多方位困的当下,工业节能版块也能够和新能源产业一样突破封锁,通过资源共享、开放合作的方式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2024年,国内工业节能市场大环境对于一众参与者还是非常有利的,但是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越是这种情况越是要上下齐心,再续辉煌。对于当下的工业节能服务行业的发展,常州行有嘉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行业内的“三年元老”,也希望能够建言献策,贡献我们的微薄之力。
 
 

1、用行为经济学理论带动节能宣传

 
正如常州行有嘉科技有限公司一贯主张的,让用户从他的实际行为中获得“他所需要的”,从而自发自愿的进行相应的变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工业碳中和的问题。这其中“他所需要的”泛指很多内容,最直观也是最易懂的就是节能所带来的效益、国家和社会对于企业节能行为的认可与赞赏、个人在社会价值提供后的自我满足等等。
 
这可以成为今后一个阶段调动企业主积极性的有效方式。这种方式的实现需要一种思路上的转变,即管理部门需要从只关注财政补贴的策略中跳脱出来,还要更多的去倡导和表彰企业家及其所在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从而鼓励其担负起更多的环境责任。


中国能源服务企业的发展之路
 
是否投入节能项目关键在于企业主,在于他们衡量诸多因素后所做的决定。他们的决策可能是理性而审慎的,也可能是感性而随机的,这就要看其基本的心理诉求。逐利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企业家们的压倒性诉求。因此,以往的政策出发点和宣传引导的方向大多强调直接经济利益,背后的逻辑也很清晰。然而,在工业节能工作突飞猛进的过去十余年里,企业家们及其所属企业在诉求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既然社会诉求变化了,那么政府回应的策略就要有所调整。“晓之以利”在很多时候本身便存在很多弊端,最显而易见的就是随着碳中和进程的加快,越往后节能改造的边际效益会不断降低,如果是利益引导的方式则很多企业就没有动力继续深化节能了,这会影响到工业乃至全国的碳中和实现。
 
 
 

2、进一步完善工业能效评价标准与认证体系

 
首先需要肯定我们在工业节能方面的认证,那才是真的是遥遥领先的,以2023年ISO50001认证获取为例,全年增长了近30%,达到了28000。其中我们的获取数量是最高的。例这组数据不是为了表达我们多优秀,而是想说明这些认证的申请和当地工业节能服务市场的成熟度是正相关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关于这个认证,北美由于实行的是(SEP)计划且这两年在大力提倡制造业回流,所以工业节能领域市场发展增长不大。有意思的在欧洲,受俄乌冲突以及巴以冲突影响,欧洲很多地区面临着能源成本和能源安全政策法规的问题,在2022年下半年就爆出很多企业因为承受不了能源价格的市场波动而倒闭。那么回到这其中的逻辑论证问题上,德国和西班牙是受影响最大的,但是他们的认证获取数量仅次于中国,其中西班牙就获取了3300份,增长率更是高达了40%,远超国内。由此可见,要想兼顾到国家能源安全和企业能源成本的问题,认证在其中居功至伟。
 
关于能效基准评价的优劣判断向来都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就当下而言还是需要依赖管理部门去推动,加强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群策群力结合国情去制定适当的评价标准。当然社会面也需要发力,例如一些行业协会、上下游产业联盟、龙头企业等等都需要参与到其中,使评价结果的影响范围不局限于具有原发节能意愿的企业身上,而能够扩展到行业全体、相关领域乃至全社会,形成增效的良性竞争氛围。
 
这么做的目的不是要强制淘汰业内的低水平群体,而是要以打造典型示范等宣传方式,增加节能优秀群体的曝光度,帮助高能效的系统设计方案、系统运维方案、工业运维团队、节能设备产品等扩大其市场影响力和行业影响力;同时降低各类企业主对能效标准和节能工作的认知门槛,拉近专业性较强的节能工作与社会大众的距离。只有通过全国一盘棋的布局,方能实现产业升级与革新,让国内的节能服务企业在未来能更多的走出国门,开拓开外市场。
 
 
 
 
 

3、支持国产节能技术

 
目前国内企业的节能设备、产品、系统方案和服务水平已然不输传统的知名国际企业。而且,借助于国内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国内的工业节能技术水平在智能化、物联网化、快速更新、及时响应客户需求等多方面的优势都越来越明显。然而,受制于信息的不对称,一些业主对我国先进技术的认知度还不高,开展节能工作时,往往还是优先选择名头更响亮但性价比相对较差的国际品牌。
 
鉴于这一情况,就需要专业的评测机构以及实际使用者给两者做对比,然后及时有效的将(商业相关数据脱敏后的)信息共享出来,引导全社会客观公正的去评判国产产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只能是赞美,不能是批评,遇到那种“老鼠屎”大家也要给予强烈反应,将它从市场中剔除掉,营造出一个公正和透明的营商环境。在此基础上,再开展进一步的倡议、培训、宣传等活动,扶持国内企业快速发展壮大,形成并固化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解决方案,用自己的市场养自己的技术,帮助我国节能技术位居国际领先水平。
 
除了外因,内因也很重要。产工业节能企业的崛起之路还需要企业在技术创新、市场定位、融资拓展、合作伙伴关系、国际竞争与合作以及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方面不断努力和探索。通过持续改进和创新,国产工业节能企业有望在国内市场取得更大的突破和发展,并为推动国内工业节能服务市场的成熟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至于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以及产业支持等相关老生常谈的内容行有嘉就不发表自己的看法了,毕竟绝大部分的文章都会提及且千篇一律。
 
 
2013-2022中国三大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一步一蹒跚,可以看到的是国内工业节能服务市场走向成熟,是看着它的背影怨怨自艾还是走在它的前面为他造桥铺路取决于我们自身的选择和行动。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只有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它,才能抓住市场发展的机遇,为市场的成熟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