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为业,创业三思(2)

对于“国进民退”这一论断的争议,我们首先要清楚到底是对观点还是对现象的争议,开头先不做论断,一切的一切,可以从供销社上热搜,对于腾讯和联通成立合资企业人们已然无感说起。


图1:供销社热度

 
在这三年的防疫工作中,造成民声鼎沸、政府与民众信任间隙产生的主要矛盾点肯定是民生物资的调度能力。对于武汉疫情时期的全国物资驰援,那时候全国上下一条心,抗疫无疑是增强了我们的凝聚力。但在仅仅过了一年多的西安防疫以及今年年初的上海抗疫行动中,这一切都变味了,这其中充斥了各种权谋论和对人权损害的批判。虽然很多事情都已经过去,但是现在回头看,种种的种种仿佛历历在目。对于防疫时期的民生保障问题,回头看很大一部分是出在利益链这个问题上的。各种离谱的高价菜和高价防疫套餐对于防疫工作的有效开展实在是,至此,对于复兴供销社的论调越来越高,

弱弱插一嘴:在新十条后的防疫主动优化过程中也明显存在买不到药的情况。


图2:防疫物资分配

除了民众对于物资有效分配的呼声外,在近两年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和不同意识形态政体相对的环境下,国家也需要防患未然,提前做好部署。

就拿俄乌冲突来说,不论是乌克兰还是俄罗斯,在战时物资的高效调度对于前线战事的胜利和民心民情的安抚都至关重要,如果这种时候还有别有居心的势力团体囤积居奇,那对于区域局势稳定以及国家民族永续发展来说肯定会很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

至少就目前来看,各地供销社的活动在日益频繁,对于供销社复出的论断大家也都会慢慢从批判、到后面的建议性优化,而后便是缓慢的接受过程。从上层也在不断释放这类信号,尤其是年初提出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创建,另外二十大中也隐约透露着我们将会从以前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政策做出国情化的调整。此外就是领导国家“供销合作社”系统的部分领导也被接连提升重用。


图3:人民供销社模式

对于供销社复兴的利弊个人感觉现在提出论断还尚早,很多的预测也都是建立在现有内外部局势的条件下做出的,毕竟当下地区局势很是复杂,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更没有永远的敌人,国家利益才是国际关系的根本。(虽然不断干涉我国主权和人权问题,但是中美贸易顺差对于我国经济稳定发展任然做着很大的贡献。而当下新的合作伙伴(俄、伊等)虽然短时间处于同一战线,但是双方共同的利益基础尚待发展,尤其在近期的我国领土主权问题上也没有表现出该有的伙伴姿态。)


图4:美国国家安全战略


 
在过去的几年里,置身民企,对于“混改”、“国资入股”和“产业引导”等热词自是比较敏感。尤其是近两年对大型民营企业的态度急剧强硬更是让大家对于民营企业还是否被需要有很多的疑惑,民营经济是完成了使命,该退出历史舞台了么?
对于存在的价值,从是否被需要的角度看个人认为不免过于悲伤了!我们还是应该从共同目标和价值延续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

官话就不多说了,说了其实笔者也不懂,但个人觉得从阿里和华为的发展来看这个话题很是恰当,我国头部的两家民企,也是最优代表性的两家民企。


图5:蚂蚁金服上市受挫

首先看阿里巴巴,阿里对于我们互联网+产业的贡献自不用多说,从某种角度看它其实代表了一个时代,奈何蚂蚁金服的上市却受到政府的压力导致上市失败。如果仅仅是上市没成功还代表不了什么,更多的是对它现有业务的监管。如同前文提到的联通混改腾讯,阿里和电信也在联姻。还有就是对阿里的反垄断调查一直在持续,如果还是保持以前的经营模式,很难对这些强监管没有抵触。其实从现有的市场论断来看,主要是对于大型民营企业权利中心或者影响力中心的旁敲侧击,希望企业能更更多的考虑民生福祉,将正常的商业活动暴露在监管之下,对于国家和用户的隐私和数据要全要注重保护;再就是对于国内财富稳定的考量,避免我们肩负奋斗积累的财富不被外部势力攫取。

 
图6:阿里巴巴股价变化与反垄断法

反观华为,又是另一番景象。对于华为是民企还是国企其实一直存在争议,但从模式上看华为确实是一家独立的私营公司。它不是中央或地方国资控股或控制,也不是任何一家国有企业控股的企业。(其实从孟晚舟接班华为也能简单明白这确实是一家私企。)至于它产业发展与我国对外合作战略的耦合这个到底是偶然还是大棋可能要等若干年后的揭秘了。

就事实上说,华为是通过员工持股计划所有员工共同拥有的,创始人任总只占很小一部分的股份。股票赋予了投票权。持股员工选举成员组成代表委员会,每持有一股就拥有一票。然后委员会选举公司的董事会和监事会。


图7:华为全员持股模式

华为模式本质是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模式在生产组织、市场竞争和利润分配方面的尝试摸索!!!华为模式是中国军队管理模式(思想指导、行动管理加上战略纵深计划执行)加上社会主义分配模式探索(为公司贡献最大的大多数劳动者享有公司绝大部分股份,这样会大大激发劳动者潜力和热情;而不是资本主义模式的少数资本家和股东控制公司股份和股权,绝大多数劳动者被榨干劳动力的落后矛盾重重的剥削模式)。

华为模式打破了三四百年来,资本主义依靠资本贪婪、资本控制、技术垄断壁垒、压榨劳动力来获得快速发展的不公平不持续(表现为周期性经济危机)的落后主导模式!!—以上论断摘自(雪球:刚刚好1008)侵权删!

通过阿里和华为不难看出我党对于民营企业的一般要求:

对于这些精神的把握,反映到当下的战略就是共同富裕的实现以及核心技术的举国攻坚。

至此,个人认为私营企业一定要做到与国家同频共调,跟上国家战略步伐,贡献我们的有生力量,在新型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过程中不断奉献我们的力量,让民营经济成为新中国富强之路上的坚定支撑。
对于民营企业的过往的发展历程和价值创造就不多谈了,长篇报告《经济困境中诞生改革中壮大高质量发展中变强——改革开放40年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已经描绘的很详细了,感兴趣的可以分享。在此,要表达对先一辈企业家的崇高敬意,是你们为我们奠定了如此美好的现在。

 



 
在共同富裕方面民营企业能贡献哪些价值呢?

对于共同富裕的理解一定要从其背后蕴含的深意去理解,如果片面的理解为生产力条件满足情况下的计划分配那就大错特错了。二十大说的很明确我们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模式,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对立无疑是慌妙至极的。
 

首先是民营企业能够创造财富。

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的贸易顺差扩大了50%,也就是说是去年的1.5倍,举世瞩目,达到4.23万亿元。而在这4.23万亿元里面,民营企业贡献了5.6万亿元。怎么回事呢?民营企业创造的顺差要超过总顺差。

 
图8:民营企业出口占比


图9:民营企业世界500强对比

从前两年数据来看,民营企业缴纳了全国50%的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技术创新的70%,就业的80%,企业总数的90%。从某种论断看这些统计数据甚至还有些保守。
尽管很多产业对民营企业的进入壁垒更高,同样各类社会服务政策对于民营企业也不太友好,但是凭借顽强的市场适应力以及更高效的处事效率,民营企业仍然在房地产、批发和零售、信息技术、商业服务以及酒店和餐饮等一众行业飞速发展。


图10:民营企业500强入围企业结构

共同富裕是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社会财富巨大发展,发展是目标实现的基础和关键。在这方面民营经济以强烈的发展愿望激发市场活力、创造社会财富,为“一次分配”“二次分配”提供物质基础,能够快速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其次民营企业是社会分配的纽带

再分配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性制度,这里面涉及到税收、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等主要手段。不论这些手段的实现是通过什么方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群众基础才是这些手段实现的最最重要的因素。作为吸纳了我国进80%就业人口的民营企业,对于我们经济平稳发展以及社会财富分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11:近一年不同企业性质CIER指数

 
还是以华为的全民持股来看,好的分配方式可以有效激励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也能让员工更愿意去创新,这无论对于社会会还是对于企业来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另外国家鼓励创新创业,这样有抱负或者有能力的也就有施展才华的地方了,很大一部分的企业高管和高技能人才通过付出收货财富,这也会造就很大基数的中产阶级。
 


图12:华为全民持股模式

民营企业是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储备的“富矿”,国家通过适当的产业引导和鼓励创新创业,激励那些有抱负和有能力的经营通过价值实现来创造财富,通过循环带动作用让中产阶层数量不断增多、素质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国计民生作出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使追求共同富裕的社会基础更加牢固可靠。
 

再就是价值观的继承

早些年的民营经济虽然在模式上有着部分国情化的变化,但从本质上来看还是模仿者西方私营企业模式去运作的,尤其是在很多跨国集团在国内运营大获成功以及我们与国际接轨之后,一时间竞相模仿西方的成功经验。这就不得不谈到人性的自私,很多企业家学习的只是对自身有价值的东西,还有很多的东西会选择性抛弃。另外从国情来看对于企业市场引导和规范化运营的法律法规我们也需要一点点的完善,并不能借搬照抄西方那套。多类因素的集合造成了国内企业无底线的市场竞争。


图13:百年百名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

但转念细想,一味地要求民营企业谈付出,讲贡献本就不太现实。对于其本身所携带的价值属性,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那些不好的通过法律和道德两条线尽情规范,而对于那些好的则需要推广。

四十多年国内民营企业的发展无疑代表了拼搏进取、价值创造和敢为天下先的价值取向,而这些不都是共同富裕道路上需要大家具备的么?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中,躺平的思想肯定不能成为主流,尸位素餐更是应该被社会所唾弃的。始终坚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近年民营企业在社会回馈和民族团结等方面也在不断积极发挥影响,尤其是在各类大灾大疫面前也是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各类援助和帮扶活动中都有他们活跃的身影。现今对于全国碳中和目标实现以及示范引领方面也在积极的发挥价值和影响力。

 



 

首先是明白哪些可以做

首先肯定是对于资本的约束,相继出台的一系列市场规范其实本质是奔着资本去的,主要是考虑到一些领域的资本扩张导致了后续一些长久发展问题,所以既要做好资本的动能转化,也好做好资本导向,最主要的是要给资本设计红绿灯制度,要告诉他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其次是参与到重大创新中去

当下民营企业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根据《2022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1000家民营企业研发费用总额1.08万亿元,占全国研发经费投入的38.58%,占全国企业研发经费支出的50.16%。企业研发人员总数达到165.38万人,占全社会研发人员的28.93%。拥有国内有效发明专利25.1万件,占全国企业的13.2%。有236家参与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建设。”
根据《2022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前10强》,位列研发投入金额前十的企业分别为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吉利、蚂蚁集团、美团、京东、快手和网易。这十家企业在2021年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427亿元、578.23亿元、518.8亿元、249.38亿元、226.17亿元、188.48亿元、166.76亿元、163.32亿元、150亿元、140.76亿元。
十四五规划指出,"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参与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机制。"

 
图14:百千万梯度培育体系

 

再就是要找准定位,做精做强

“专精特新”是十四五期间的重要政策引导方向。中央的重要定调包括“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二十大报告);"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优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十四五规划):“数量庞大的小企业活力强,但存在市场竞争力弱、升级能力不足的现象。……大量民营企业要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把敢于冒险的企业家精神和公司治理的规范性统一起来。”(刘鹤《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
根据工信部的培育计划,“力争到2025年通过中小企业‘双创’带动孵化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十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一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一千家左右的制造业单项冠军。"截止到2022年11月,已培育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9119家,七批制造业单项冠军1001家。
对专精特新的政策支持非常之多,包括:设立北交所,支持其上市;安排100亿元以上中央财政奖补资金;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债券融资;按产业链梳理“小巨人”企业,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对“小巨人”企业开放资源要素;面向高校、科研院所等征集一批技术成果转移目录,面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征集一批技术研发需求目录,推动供需双向“揭榜”等。
 

 

碳中和大有可为

碳中和作为全球共同目标,是未来一阶段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向量,这对于民营企业来讲可谓是天赐良机,作为民营企业的一份子,结合我们对碳中和的理解,可以从以下三点出发去迎合国家碳中和战略:
1、身体力行,从企业出发参与碳中和中;
2、技术赋能,从碳中和中寻到新的商机;
3、生态合作,构建绿色协同发展新格局。

在碳中和涉及行业众多,工业、交通、能源、农业、建筑、消费等行业均会受到碳中和政策的影响。从实现路径上看,能源替代、源头减量、回收利用、节能提效、工艺改造、碳捕集均是潜在的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可行途径。名营企业一定要从中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领域、打造核心竞争优势,这样才能脱颖而出。


图15:碳中和上下游产业链

 
眼下碳中和还处于初期阶段,各行各业的融入还需要更多的磨合。这时候民营企业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可以灵活的在不同阵地与模式中动态调整,同时对于上下游产业链也能在其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基于多类优势因素的叠加,民营企业在很多前瞻性产业中占据了先发优势并大获成功,比较典型的就是做新能源电池的宁德时代,做太阳能光伏的隆基绿能,做风力发电的明阳能源等等,这些走在行业前头的是民营企业的优秀代表,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对象。

 
图16:民营企业融资困境

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我们在看到民营企业具备的竞争潜力的时候,要要清晰明白其所存在的问题。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激发评论相对会比较主观,然而对于民营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以及营商环境来说确实建立在客观条件上的。民营企业存在市场经验和抗风险能力不足,过于注重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缺乏对组织内部的权责划分,企业信用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此外民营企业在企业融资和市场准入方面依旧受到相当大的歧视,唯有寄希望于更平等的市场尊重。
 
最后回到国进民退这个话题上,就目前的政策走向来看我们只需要理性看待即可,短时期内放弃成功的混合发展模式无疑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图17:历年政策汇编

当前“国进民退”在感知上是部分行业的局部情况,但这“部分行业”是关乎国民经济命脉的重点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某种程度上会决定我国经济发展的走向。

所以,还有非常广阔的路给我们走,作为创业者我们要凭借敏捷的市场战略以及坚实的优势基础推进自身的转型与变革,尤其是在数字化和碳中和浪潮下更应该把握机遇,将企业宗旨融入业务战略、调整重心专注于更好的适应市场,提升企业在当前商业环境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不断向国家战略靠拢,贡献民营企业的价值,让社会对我们产生更多的正面理解!